追赶小偷致死是否构成犯罪?
来源: | 作者:邢飞宇 | 发布时间: 1061天前 | 13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期,网络上的“保安追小偷,小偷跳河淹死,家属索赔158万”的这则新闻冲上了热搜,引发了热议。其中不乏有人说:这个保安是构成正当防卫,是为之前文章中,我们从“被害人自陷风险”和“不作为犯罪”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从客观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的角度展开。


       “昆山龙哥案”是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2018年8月27日晚,一辆宝马车和电动车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双方产生争执,之后宝马车主刘海龙从车内拿出刀追砍电动车车主于海明,追砍过程中刀不慎掉落,于海明捡起刀反过来追砍刘海龙,刘海龙被砍伤倒在草丛中,最后死亡。这个案件几经波折,最后于海明的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一般认为正当防卫分为两种,分别是特殊正当防卫和一般正当防卫。特殊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所进行的防卫。对于特殊防卫,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一般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是针对正在进行的其他不法侵害所进行的防卫,有防卫限度的要求,所以可能存在防卫过当的可能性。


       言而总之,要成立正当防卫,即要“制止不法侵害”,且在制止不法侵害中有时间和限度要求,只有防卫适时、符合防卫必要性要求,且满足防卫相当性程度,才能构成一般正当防卫。


       要求制止人的行为具有“犯罪行为”的特征,初步具有法益侵害性。即:必须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行为人的此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而保安追小偷的追赶、扭送行为是合法行为,根本不具有法益侵害性,不具有违法性,更不可能走到正当防卫这一步。因此从正当防卫的角度上分析此案中的追小偷扭送等行为是行为人在合理限度内追赶,是合法行为,追小偷致其死亡,不是正当防卫。


 

                                                                                                                                                                                                                                           邢飞宇

                                                                                                                                                                                                                                           2022年6月21日


新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