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每年以超过两位数的百分比递增,平均已达到12%以上,犯罪总量持续增长,犯罪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罪名己由1998年的9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130多个,增幅达23%。据司法机关统计,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80855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157962人,共计238817人。小编整理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问题。
问题一、未成年犯罪都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寰同小法宝:并非如此,应区别对待。
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
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一般地说,原则上,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在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因而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责任。但应当注意,对于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应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也可视需要对接近14周岁的人由政府收容教养。
例外,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付刑事责任。
阶段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到这个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认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投毒罪”,负刑事责任。如果实施了这八种犯罪以外的危害行为,应负刑事责任。
阶段三、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第一款规定明文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已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由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是非观念和法律观念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程序,一般已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因而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原则上可以构成刑法中的所有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问题二、未成年人犯罪,家里很穷请不起律师,怎么办?
寰同小法宝: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自行委托辩护律师,还有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熟悉未成年人法律业务的承办人员;未成年人为女性的性侵害案件,应当优先指派女性承办人员办理。
刑事法律援助范围分为申请和通知两类。
首先说申请,申请刑事法律援助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申请人是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二是申请法律援助的原因是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三是申请人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也可以是近亲属。四是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其次说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以下人群之一没有自行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会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包括一是未成年人;二是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三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四是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五是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六是缺席审判案件的被告人;七是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八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未成年人犯罪的小问题今天就先解答到这里了,未成年人应抵制不良诱惑,特别是互联网中的诱惑,少逞兄弟哥们义气,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认识到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邢飞宇
2022年6月6日